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45章

作者:东鸭西楼

  “看来,你对张家那孩子的评价比朕还要高!”

  “只说课本里的内容,臣自认为不差,但比起张异这些课本背后的深意,臣不及!

  别的不说,就是这些点点,是什么?

  臣感觉似乎是某种断句的方式!”

  宋濂、朱元璋等人其实也发现了张异此次书写课本的时候,有一些奇怪的标点符号。

  类似的符号,明朝并不流行。

  刘伯温见多识广,隐约从古籍中看到以前似乎也有人使用过这种东西,但终究还是没流传下来。

  “也注意到了,陛下让老夫先别问,许存仁,你知道吗?”

  许存仁一脸懵逼,回:“其实臣也忘了问了!”

  宋濂道:

  “陛下,刘老,许老,你们几个在这里说谜语,却要照顾一下我这个局外人……”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许存仁主动站出来给宋濂解释:

  “宋先生你有所不知,这份算学课本,并非老夫所著!

  你也知道老夫哪懂什么算学,最近为了找几个算学老师,我都跑断了腿!

  这课本,其实是我学生,龙虎山嫡传二公子张异的手笔,好让先生知道,其实算学入科举,也是张异提出来的!”

  宋濂闻言,脸色大变。

  他其实也是反对算学入科举的一员,只是皇帝将这件事推动之后,一切已成定局。

  宋濂接受许存仁推动算学入科举,并不等于他喜欢一个道士干涉科举!

  宋父子脸色微妙的变化,朱元璋也收在眼底。

  虽然张异不可避免的,逐渐出现在应天府的舞台世上,但龙虎山的底色和那些士大夫对龙虎山的偏见,似乎并未改变。

  许存仁知道这件事也瞒不住,只能为自己找补:

  “其实我这弟子一开始也不想,不过老夫实在拿不出让陛下满意的方案,陛下否了我的奏疏,我硬着头皮将那孩子的东西交出来,却不想陛下直接过了!

  后来刘夫子知道之后,也和张异有过一些过往!

  所以才有了这次课本的比试!”

  许存仁又将刘伯温和张异的比试简单说了一下,宋濂才恍然大悟。

  所以说,这次的比试,就是早有预谋的。

  张异,宋濂也听过这个孩子的事,

  张正常第一次来京城,被皇帝剥夺天师位,这孩子被留在应天府,为皇帝诵经祈福。

  当时京城流传,张正常流放了此子,可见此子在龙虎山不受待见。

  也有说法,是陛下留下张异,为人质!

  后来龙虎山献上祥瑞,传种痘法,陛下龙颜大悦。

  除了赏赐张正常之外,皇帝也给了那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显然陛下对那孩子的期许,是读书人……

  这样看来,他也未必能算到道门那边。

  想到此处,宋濂也勉强接受了科举被一个道士改变的难堪局面。

  “十天之内,能编撰出这份教材,微臣其实不太信!”

  宋濂想了一下,说出自己的看法。

  许存仁,刘伯温沉默,其实他们也不太信。

  毕竟一个人能单独编写出一本教材已经够可以了,十几本,有些过分!

  只有朱元璋父子大概明白怎么回事,张异这套教材,大概也是来自于遥远的未来。

  一年级,二年级,这种教育的方法,似乎有很多借鉴之处。

  朱元璋已经准备找个时间,去见见张异。

  不过,老朱也发愁。

  是金子终究藏不住,张异那小子的道观去的人越来越多了。

  以后要见他,恐怕得把他叫到家里才行!

  “陛下,难道您不想见见那个孩子?”

  刘伯温问道!

第142章 天下儒生,颜面扫地

  御书房里陷入短暂的沉默中。

  老朱也发愁了,张异摆烂的时候,他很想张异出来做点事。可随着时间推移,张异的能力逐渐大放异彩之时,他也面临着曝光的压力。

  许存仁跟他提过几次,如今刘伯温也提。

  按照常理,他是该召见这位龙虎山小道士,嘉奖一番。

  可他如果召唤张异,恐怕前边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父皇,真有那么神奇的人,儿臣也想见见……”

  “对呀,儿臣也想见!”

  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对其他人描述中的张异也很好奇,纷纷发声。

  “胡闹!”

  朱标板起脸,皇子们噤若寒蝉!

  “此子,确实该见一见,却不是现在……”

  朱元璋神色不变,然后将张异的算学课本手稿交给太监。

  “这份手稿朕会抄录一份,随后交给国子学刊印,此本子,发放各州府,让其自行刊印!

  若有学子想抄录,购买,皆以成本价出售!

  私人书商刊印,也不许卖高价,

  谁敢在这上边谋取暴利,朕都拿他人头!”

  许存仁表情严肃,点头答应。

  从算学入科举开始,这份“教材”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堪比四书五经。

  就算儒家学子们再不认,他们为了前程也必须将《算学》重视起来。

  “开恩科之后,凡试必考算学,院试除靠经义,兼考小学算学,乡试考中学、会试用大学课本……

  考生成绩,经义占七成,算学占其三,然若算学不合格者,不录!”

  老朱考虑到儒家的地位,终究还是没有将算学和经义相提并论,但他设置了不合格这条线,意味着不管是什么绝世天才,只要你没在算学上及格,都有可能会因为算学成绩名落孙山。

  刘基,宋濂和许存仁面面相觑。

  虽然知道算学入科举不可阻挡,可当命令真的下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天变了。

  相比宋濂的忧心忡忡,许存仁的些许迷茫。

  刘基反而露出了笑容,欣然接受皇帝的命令。

  他想了一下,询问:

  “陛下,这算学课本既然是张异编撰,咱们是否该给他署名?”

  这个问题带来的冲击力,比算学入科举本身还要震撼人心。

  宋濂这个老夫子闻言,一口气差点吸不上来,他们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署名?

  如果皇帝真的给张异署名,这天下儒生的脸恐怕要颜面扫地。

  一个龙虎山的七岁小儿,都要拜读张异编撰的课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他们都是张异的学生。

  这要是传出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悲愤欲绝。

  门户之见,自古以来都是许多人难以跨越的心理门槛。

  朱元璋也沉默下来,过了一会,他问:

  “那你们觉得,该不该给那孩子署名?”

  朱标率先站起来说:“既然是他编撰的,儿臣以为当署名!若不然,就寒了那位张家子的心。本宫明白诸位先生的顾虑,是天下士子无法接受这件事!然,父皇对张异的期许,并非在方外,而是在朝堂!

  这位张家子,未来未必不是庙堂中人,所以……本宫支持署名!”

  朱标率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朱元璋将目光转向宋濂和刘伯温。

  宋濂面色铁青,却不愿意发表意见,

  张异以后会不会脱去道籍那是以后的事,现在要是他署名,他们这些士子大儒的脸可能都要丢尽了。

  刘伯温想了一下,说:

  “微臣大体认同太子殿下的想法,但却建议此事拖延一段时间!

  如今朝堂之上对算学入科举的事情本身还风波未平,如果再将算学课本的作者泄露出去,恐生变化……

  微臣建议给张异取个别号,这样做表示咱们也不抢他的功绩,同样也避免事端!”

  其他人闻言,点头同意。

  算学入科举这种事情,虽然谈不上前无来者,可有朱元璋这种力度者,也寥寥无几。

  这件事本来就是以皇权驱动,官员阶级还有怨气。

  再去刺激他们的神经,老朱虽然不怕,可也不会意气用事。

  毕竟,将事情推行下去才是目的,张异本来也不在意这些虚名。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