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51章

作者:东鸭西楼

  这两个人要是凑一块,那后果刘伯温根本不敢想。

  不过,张异的这套理论,从某种程度上也不能说没错。

  所谓术,就是工具!

  就如人持刀,刀是工具,可人若无刀,便无力面对世界的艰险。

  在科举改革之前,儒家人无限拔高了人的作用性,却忽略了工具对世界的改变。

  “如果说知是大道,行是小术,知而行之,就是以前我们走过的路。

  可是如果只知而不行,便如空中楼阁,流于空谈!

  也难怪你跟许存仁那老家伙说知行合一……

  也难怪你给皇帝提议的科举改革,是将算学并入科举!

  陛下这是觉得如今儒家的风气,太过不接地气!”

  虽然刘伯温没有全猜对,但张异也默认了他的说法。

  朱元璋的心理其实很矛盾,他一方面想找听话的人,一方面又希望听话的人能力还高。

  但如果难以两全其美,能力终究还是占据上风。

  所以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他推动了八股文的诞生,却在科举之后又不满意科举的结果,愣是停了十年科举。

  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老朱在当皇帝的过程中,徘徊在新手村出不去的原因。

  一直到胡惟庸案的爆发,皇帝才真正走出新手村,算得上一个成熟的帝王。

  但以老朱的出身和性子,除去他多疑的心病,他对于务实这件事肯定比其他皇帝要重视,算学入科举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大概也就他能推行改革。

  关于洪武皇帝的心态,张异没必要对刘伯温说。

  老刘以为自己猜对了,又衍生出一个话题:

  “可如果你想将科举落在实处,知行合一!

  我认为算学入科举都不够彻底,既然要务实,考核的标准也要务实起来!

  譬如,可以出一道题目,设置一个难题,让学生以自己的想法去解决……”

  听着刘伯温侃侃而谈,张异也佩服眼前这老头。

  不愧是未来民间被评为智慧最高的,传说最多的那批人之一的刘伯温。

  他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还有对规则的洞见,绝不是他这个普通人能比。

  他比刘伯温多的,还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他人所不具备的数百年的历史知识。

  刘伯温说的,不就是未来的公考中的申论吗?

  这确实也是考验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虽然只要考试,就免不了套路……

  可这样的套路,也好过整天之乎者也。

  当然张异也知道,刘伯温只是就事论事,以他的立场不太可能同意这种改革。

  但跟老刘聊天,张异确实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其实张异也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但他自己也否决了他的想法。

  只听刘伯温说完,张异笑着摇头。

  “这方法不好?”

  老刘一看张异的表情,就猜到这小子肯定没好话。

  他有些不服气,就算他这个法子也是随口说的,可他相信应该比张异那个算学入科举要实用。

  “因为不公平!”

  张异道:“刘大人这个想法,起码超越了时代数百年,如果您生活在一个信息流通便捷,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方法倒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考核的手段,

  可是咱们这是大明!

  九成百姓,一辈子不曾离家十里。

  如今天下有多少人都不知道皇帝是谁?

  这这个知识垄断在少数人的世道,去考核一个人的执政能力,应对能力,是对穷人的不公平!

  经验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勋贵,书香世家的在这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

  按照刘大人的思路,如果考对事情的应变,这些人有优势,可如果考种田等下里巴人的东西,又是穷人有优势!

  所以说来说去,出题的方向,却可以决定阶层的录取率,所以不公平!

  算学不完美,可它足够公平,

  而且他考的是一个人的逻辑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学习起其他大致不会差!”

  张异的话,让刘伯温多了一些思考,他想了许久,终于认同他的想法。

  “我知道刘大人,或者朝堂中那些大人们,看不上算学入科举,更警戒我一个道士去插手科举改革,

  其实你们大可不必,贫道传的是术,不是道!

  术能载道,若是说你儒家的东西连这些小改变都经不起折腾,那它也活该被湮灭在时光之中!”

  聊到后来,张异干脆直接点出刘伯温的心病。

  刘伯温神色坦然,他也从不否认自己对张异的警戒。

  不过经过于张异这一番交谈,他心中的疑虑去了许多,再看张异,这孩子也变得顺眼。

  “今天前来,倒是不虚此行!”

  刘伯温没有继续在“道与术”上纠缠,而是将目光再次落在那些标点符号之上。

  文以载道,文是工具……

  只要道是不变的,工具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你再给我说说标点符号,我去跟皇帝建议一下……”

  老刘开始认真询问张异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张异也悉心教导。

  不多时,老刘掌握了这些内容,张异又趁机提示:

  “要不,在学习算学的时候,加上阿拉伯数字?”

  “这又是为了什么?”

  刘伯温疑惑不解,当张异将阿拉伯数字写出来的时候,他马上认得这些数字,其实阿拉伯数字早就传入华夏多年,

  只是主流上,并不被接受。

  华夏受天朝上国的思想影响,加上儒家傲娇的德行,自然不会看得上阿拉伯数字。

  “效率,效率,还是TM的效率!”

  张异以半开玩笑的语气,回答了刘伯温的问题:

  “其实刘大人你试着书写这些数字就明白了!

  其实无论是标点符号也好,阿拉伯数字也罢,都是为了提高效率。

  譬如标点符号,如果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少了一些断句的争论,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领悟道理之上,那是不是对教化更为有利?

  这种数字也是如此,它是工具,无关大道。

  这么说吧,只要它能让官员书写的速度快了一息,我大明官员上万,那就等于一天快了一万息,放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是三百六十万息……

  积沙成塔,这些不经意的改变,只要时间积累,这变化就非常可怕了

  最关键的是,这种改变的成本很低!

  这不比去说什么大道理,去想什么各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来得有效?”

  刘伯温默然,旋即他盯着张异,沉默许久。

  “效率……

  老夫明白了,这大概就是你为什么要推行算学的原因!

  受教!”

  刘伯温站起来,将张异在纸上写的东西收入袖口中。

  此时,孔克坚沉睡的房间传来响动,打断了二人的交流。

  “既然衍圣公醒了,我就不打扰!”

  刘伯温起身,转身就走。

  他来得突然,走得也干脆。

  孔讷跑进去的时候,孔克坚正呆呆地坐在床榻之上。

  “你爷爷怎么样?”

  “没事了,看起来很好!”

  孔讷总觉得孔克坚似乎有了什么不同了,张异在外边喊,孔讷赶紧回答。

  他却没看到,孔克坚眼中的迷茫。

  “道……术……”

  “你爷爷的情况应该差不多了,只是他在那个环境的话,他永远好不了!”

  孔克坚在张异这里被催眠,也有十天以上了。

  张异给孔克坚检查了一下,发现对方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

  不过精神病这种事,放到后世一样是个难题。

  就算他自己摸索出一套方法,那也是实验性质的,并不能当成成功经验。

  “爷爷最近在家里,状态也好了许多!

  不过依然没有在你这里好吗!

  张异,谢谢,我先送爷爷回去!”

  张异点头,孔讷带着孔克坚离开。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