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599章

作者:东鸭西楼

  毕竟张异研究打铁,怎么看都居心不良。

  不过朱元璋早就有检校在那里知道,这孩子研究这些吗,压根和制造武器扯不上关系。

  他最主要的,还是想找到合适打造针头的材料。

  不锈钢,不会生锈的钢铁?

  朱元璋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还有些好奇。

  张异的研究不算顺利,他这些年赚来的银子,也源源不断消耗在买各种贵重金属之上。

  算上他教导山上的道士们那个叫做【化学】的学科。

  烧起钱来,可不是一般的快。

  老朱乐见他在鼓捣,也期待他能鼓捣出什么新奇玩意来。

  所以,哪个官员敢告龙虎山谋反,锦衣卫就查他……

  这一来二去的,大家也知道龙虎山圣眷未失,一来二去也就没有人告了。

  “世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也两年过去了!”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两年时间不长不短,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却是变化飞快。

  张异好像也逐渐接近成年。

  “再过两年,他都可以定亲娶媳妇了……”

  老朱跟个长辈一般,操心起张异的事情。

  朱标莞尔,就在今年,他已经娶上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如果能见证张异娶妻的一天,想来一定非常有趣?

  不过,十四岁娶妻毕竟是少数,朱标自己也是十六岁才完婚。

  “父皇还打着给张家弟弟赐婚的主意?”

  朱元璋无声点头:

  “徐达那边,上次他回来的时候朕给他透过口风!

  他知道张异的本事之后,基本同意这门亲事,

  你看徐家这些年,随着妙云女诸生的名声鹊起,给他家说媒的人早就踏破门槛了!

  那姑娘朕看着喜欢呀,只是福缘薄了一点!

  加上她似乎也另有心思,朕也就算了!”

  提起徐妙云,这也是个让父母头疼的角色。

  十岁的徐家姑娘,早就是远近闻名的美人胚子。加上她读书有成,女诸生之名也远扬。

  只是这孩子有个毛病,爱修道……

  时不时还穿着道袍,一副要出家的模样。

  徐达对自己家的闺女是也十分头痛。

  所以朱元璋提起她跟张异的缘分,老徐似乎有所领悟。

  龙虎山张家的次子配不上他闺女。

  可一个能改变华夏国运的大真人,却也可以。

  更何况只要皇帝愿意,张异的功绩混一个爵位是肯定没问题的。

  这样算下来,就算他闺女真的一心向道,总也不至于落个孤家寡人。

  只是徐家丫头还小,徐达也舍不得这么快就将她的命运给定下来。

  这件事只能晚几年再说。

  “也不知道张家弟弟,什么时候会下山……”

  “这些年,浙江工厂那边给他创造了不少银子,这货不将自己身上的影子折腾完,估计是舍不得下山的!

  他本就不是爱出门之人,如今龙虎山不比从前。

  张正常给他的权力,几乎相当于龙虎山第二人。

  他有的玩,舍不得下山是自然的!

  恐怕这世间呀,能吸引他下山的事情不多了!”

  朱元璋语气中有些落寞,朱标也深以为然。

  “张家弟弟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他有理想!

  也许哪天他觉得自己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再次下山吧?

  或者,遇见下山的机缘……

  譬如,沐英哥哥回归!”

  提起沐英,老朱也是担心。

  洪武二年,沐英出海,按照张异最理想的情况来算,他们也应该回来了。

  只是这茫茫大海之上,丝毫没有沐英的消息。

  也不知道他们此行,是凶是吉?

  朱元璋和朱标都商量过,如果沐英明年没有回来,他就考虑再派一支出海的队伍出去了。

  如今,大明的玄武军已经逐渐成型。

  且这两年的国力稳中有升,支持得起第二次出海。

  这一切,其中有不小的功劳,还是药王稻的推广。

  水稻北迁,药王稻推广,几乎在张异离开京城之后,朱元璋马上推行。

  药王稻的产量,确实惊艳了许多人。

  如今两年过去,江南附近,已经逐渐种上药王稻。

  而另外在皇帝的忧心推广之下,华北平原一带,也广泛种植。

  朱标曾经估算过,最多到洪武八年左右。

  大明能完成药王稻的覆盖。

  虽然美洲的事情不太顺利,但药王稻却是实实在在为大明休养生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张异的另外一个贡献,却来自于东边的浙江。

  商税的改革,初见成效……

  浙江在农耕和商业之上,都有建树。

  尤其是张异所言的纺织工厂,短短两年时间,出品让浙江一地的棉布价格,生生砸下一成。

  由此可知,它产量的恐怖。

  工业化这三个字,老朱第一次体会到它的力量。

  按照张异的管理方式,工厂的出货量十分恐怖。

  而销量带来的,自然是大量的税收,朝廷在商业税这一块,收上了不少钱。

  而那些在工坊工作的工人,尤其是女工,也获得了不少收入。

  这潜移默化之下,一开始在浙江民变的富户也好,百姓也罢,似乎逐渐看出了好处。

  浙江本来就是商业发达之地。

  大家没了海上贸易之后,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内地的市场。

  突然杀出这么一家工厂带头,加上商人们发现,浙江的营商环境,确实比其他地方好了不少。

  虽然朝廷在这里征了重税。

  可皇帝却在税法之外,严禁地方官盘剥商人。

  一来二去,算下来其实成本好像也差不多。

  以前大家逃税,可许多钱银也需要拿去打点地方官,只要官方能控制地方官伸手的频率。

  也愿意维护律法的公正。

  钱给谁不是给,给朝廷……

  那还给得安心。

  当年闹得沸沸扬扬,说要出兵镇压造反的浙江民变,早就消弭于无形。

  两年时间,尚不足以看清楚一个政策的好坏。

  可如果再过一年,事情依然向好的话,朱元璋就打算将这个政策全国推行了。

  “对了,父皇,今日李相回报,关于您让他拟的名单,他已经拟好了!”

  父子二人聊着聊着,朱标想起另外一件正事,将一份名单交给朱元璋。

  这份名单,正是去年第一次科举之后,大明的进士名单。

  这些人按照老朱自己的心意,也各有各的安排。

  如今一年过去,正是朱元璋考核这些人的时候,所以朱元璋让李善长找吏部要了这些官员的考核名单。

  父子二人自然而然切回工作模式。

  老朱拿起这些官员的考核名单,细细阅读。

  逐渐的,他的脸色黑起来。

  “这些人,太差了……”

  朱元璋放下名单,捏着自己的眉头,情绪波动起伏。

  皇帝失望的情绪,迷茫在书房之中。

  南北分榜,科举考试……

  这些东西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一件事。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