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647章

作者:东鸭西楼

  可是两年,他的身体状态,却是每况愈下。

  尤其是上次老朱把李善长拉去种田之后,尤其如此。

  “国事为重!”

  李善长低下身子,表示自己没事。

  但他马上,剧烈咳嗽起来。

  “来人,给李相赐座!”

  朱元璋大喊一声,让太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李善长坐下。

  百官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满是羡慕。

  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重视的人,整个朝廷没有几个。

  徐达,李善长,常遇春……

  似乎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也没有了。

  可是,李善长坐在坐位上,虽然表面上感动,但他的心也逐渐寒下来。

  他不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如此软弱,可身体不由人。

  李善长回头看了胡惟庸一眼,胡惟庸低下头。

  朝会按照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元璋退朝之后,还特意嘱咐李善长注意身体。

  李善长感激涕零,直呼不负圣恩,回头,胡惟庸走过来,接过皇帝的手,搀扶李善长,前往中书省。

  “本相的身体,不允许本相在朝堂上太久了!

  就算本相不想走,皇帝也未必没有替他想法!

  所以,本相要推动一把,赶紧将你提上去……”

  李善长一边走着,一边对胡惟庸说道。

  “你的能力不错,陛下也很欣赏你!

  只是,汪广洋那边,比你更有优势!

  你记住一件事,夹紧尾巴做人,最近别惹出什么事,尤其是陛下不高兴的事!”

  “是,李相!

  李相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你记得照顾下我那个傻弟弟就是……”

  停住脚步,李善长望向奉天殿,他很不舍,自己为位极人臣,不过短短五年。

  他并不想在此时放弃自己的权柄,可惜造化弄人,他不得不退了。

  可就算要退,他也必须把他的接班人推上去才行。

  “你一人主持中书省,不配!”

  李善长道:

  “和汪广洋一起入朝为相,已经是本相能给你争取的最好结果,你记得杨宪的教训,低调点!

  等到你站稳脚跟,获取陛下的信任,再做你先做的事,首先本相警告你一件事……”

  李善长十分郑重地看着胡惟庸:

  “不要去招惹龙虎山,任何可能惹陛下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去做!”

  “学生谨记!”

  ……

  “李先生,做不久了!”

  另外一边,皇帝把徐达叫进宫里,随口聊到李善长。

  “他这身体状态,哪怕朕给他找最好的御医,也养不住……

  李先生为国家,可是心力交瘁呀!”

  “是啊!”

  徐达点头,从今日李善长的身体状态来看,确实不太适合长期工作。

  “可如果李先生不在了,谁来主持中书省?

  徐达,有你兴趣?”

  朱元璋回头询问徐达,他是当过中书省右相的,如果再次进入中书省,也算合情合理。

  可是徐达摇头拒绝。

  他本质上是武将,明初朱元璋将一批武将功臣安排进中书省,有它历史的原因。

  一来是明朝初建国,很多东西都在国都阶段,老朱任人唯亲很正常。

  二来,曾经的中书省,军政都抓,大都督府这个最高军事机构,也在中书省节制之下,徐达当那个右相,也算是有事可做。

  可如今文武分治,中书省已经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管的就是帝国的内政。

  再让他来当,也不合适。

  徐达摇头:

  “陛下,臣不行,臣终究是武将,无法胜任!”

  “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朱元璋将问题丢给徐达,徐达苦笑。

  这种得罪人的问题,可不好回答。

  “陛下,您这是为难臣了,臣一直在前线作战,这五六年时间,能待在应天的时间,半年都没有!

  让臣举荐大臣,一来也不客观,二来臣也确实不知道……”

  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徐达就是这点好,知进退,明分寸。

  他不会因为战功赫赫,而生骄纵之气,这点以前朱元璋看不出来,可等到大明王朝已经走过五六年,他越发觉得徐达难得。

  就从第二次北伐战争来看,徐达确实因为骄傲,导致中路军折戟岭北,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却能放下主帅的面子,主动给东路军和西路军制造机会。

  班师回朝之后。

  皇帝本不准备封赏,他主动为冯胜和李文忠求赏赐。

  这点可以看出,徐达的气度。

  而朱元璋之所以不想封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国公冯胜,在路上有贪墨的行为,让他震怒。

  挟大功而归,老朱不好处置。

  只能不封不赏,顺便带上李文忠。

  但徐达还是劝说皇帝,不赏,不足以安人心,朱元璋捏着鼻子给了冯胜封赏。

  “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说错也没关系……”

  老朱非要逼着徐达表个态,徐达低头沉思了一会,说:

  “那臣还是举荐汪广洋,他是陛下的老下属,也是功勋之一,在过去他也给陛下立下赫赫功劳,虽然因为懒政被陛下流放!

  但臣跟遇春有过书信往来,他说在浙江,汪广洋做得还不错。

  陛下可再将他回中书省,他应该能胜任宰相的位置!”

  “那你看,胡惟庸如何?李善长跟我推荐了好几次,让胡惟庸上位!”

  胡惟庸?

  朱元璋提名此人,徐达陷入沉思,他对胡惟庸并不算熟悉。

  此人虽然也是早早跟着朱元璋,但并不曾被徐达注意。

  大明立朝之后,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提携下,倒是一路高升。

  徐达想了一下说:

  “陛下,臣并不了解胡惟庸,不过能让李善长李相举荐的人,想来能力当然不差!”

  李善长他了解,虽然胸怀不广,可是能力是有的。

  他此时举荐胡惟庸,那胡惟庸必然是他的接班人,一般的人,接不住李善长的班,胡惟庸的威望也不够。

  徐达在聊到这个人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客气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惟庸就是他们淮西一脉留在朝中的未来文官领袖。

  徐达虽然不站队,可他的出身,天然让他站在淮西人这一边。

  “胡惟庸的能力,朕还是认可的,此人在中书左丞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好几件事都办得很漂亮!

  朕在他和汪广洋两个人上,考虑了许久……”

  “陛下,中书省有两个宰相之位……”

  徐达小声提醒朱元璋。

  中书省虽然有左右二相,但从开国以来,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李善长一人说了算。

  真正有双相的日子,反而不多。

  如今李善长退休的话,中书省一人独大的日子就过去了。

  两个宰相,也方便朱元璋制衡。

  “你说的也是……”

  朱元璋低头沉思,先将此事放在一边。

  “对了,你未来的女婿,已经回京城了,你可知晓?”

  皇帝略带戏谑,给徐达整得有点无语了。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