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5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朱元璋刚要拒绝,突然又改变主意,拍。

  群臣:“……”

  大家觉得心情不怎么好,明年如果自己不在新的照片中,自己去哪了?

  能去地方上主政也可以,就怕没有事情做,被赶回家。

  众人明白,陛下喜欢把各部尚书往下派,一般哪里不稳定便派到哪里。

  比如之前打下来的四川,即夏国,最需要有人坐镇,于是把在那里设置四川中书省,刑部尚书刘惟谦去当参政。

  去年夏天他就在那里忙着带百姓躲洪水,顺便种茎用芥菜,等今年过几天正好收获,卖了钱再种别的。

  朝堂重臣到地方,绝对不是被贬谪,是担心那里不稳定,这样下去的以后有机会就回来。

  被赶走告老还乡的,一切都结束了,可以在家里享受田园生活。

  ‘咔嚓!咔嚓……’“跟我说,茄~~子~~”

  里长操作着‘先进’的照相机一顿拍,之后会选出来最好的两张洗成相片,每人一份。

  一张不笑的,一张大家都笑的,不笑以后可以用在史书中,显得庄严、肃穆。

  笑的看能否保住官,某一天哪个人惹陛下生气,陛下看到了大家笑着拍的照片,万一心软了呢!

  当然也可能更生气,当时拍照笑给咱看,结果给咱使坏,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得,别回家种田了,直接埋了当肥料吧!

  照片拍完不忙着洗,明日大家的家眷过来,拍好后一同洗。

  众人继续慢悠悠地吃喝,在歌舞热闹下,各部的官员不时聊两句工作上的事情,之前不好直接见面沟通的,现在有了机会。

  朱元璋与大臣们没有太多的话,除非大臣有专门的想法,写成题本送上来,朱元璋看完单独询问。

  而他有想法的时候,直接在朝会上说,大家一同想办法,基本上全能通过。

  于是他找里长聊天:“宜长,东西早派人运到两湖和广州所在,未有消息反馈回来。”

  “陛下放心,时间来得及,过去的人会先翻耕,同时育苗,然后放水泡田。

  等苗好了插秧机上有人就可以插了,比人插的速度快。

  接着一些肥料运过去,看是否需要追肥,加上简单的农药,一百二十天左右收割。

  立即再翻耕,再种,这样到十月份的时候收获,就不种了。

  但会翻耕,把倒茬翻进去的时候用肥,明年翻的时候容易,倒茬也腐烂掉。”

  里长宽慰着朱元璋,日子掐算好了,湖南湖北和广州都是一年两茬,广州三茬要等肥料够用才能操作。

  两湖四月初能插秧好即可,然后七月中旬左右看情况收获,再种,再收。

  对人手的需求少,一律机械作业,工匠们派过去操作,同时雇佣当地百姓帮忙干点,坏了维修。

  历史上两湖人少,许多地是荒着的,种不过来,迁徙百姓,又因为一年能种两季水稻,让那里多交田赋,百姓不干了,去别的地方生活。

  百姓更愿意种两年三茬,不那么累,算算便知,三月育苗,这边育着,去耕地,地耕好,插秧。待收获完,不能喘口气,再耕,收获之前就把苗给育上,翻耕完,再插秧,一般人承受不住的,尤其是人力耕地。

  百姓需要牲口,很多大牲口,还需要肥料,越多越好。

  广州更不用说,理论上一年三季水稻,百姓承受不住那种高强度的劳作。

  朱元璋抿着嘴思忖片刻:“眼下有如此好的技术,咱还愁,若没有的话……”

  他此刻后怕,下丘村高人给的太多了,各种技术往外扔,仍旧觉得不够用。

  按照正常的情况讲,跟其他朝代一样,没有高人,日子得怎么熬?

  “陛下,造船要投入更多人手,另外需要大量牛皮,羊皮易烂,猪皮毛孔缝隙大,牛皮最适合做密封材料。

  咱必须快些出海,去寻找更好的东西,顺便换外面的牛皮,咱自己过去贸易,更赚钱。”

  里长不去想别的事情,他更专注于如何快快发展,牛皮用来当密封材料优于其他的皮革。

  “派,派人造船,早造好船队,大明百姓早吃肉,实在不行咱用船去海里捞鱼,也是肉哇!”

  朱元璋决定继续加大投入,他已经学到,别看肥肉百姓爱吃,瘦肉吃多了后比肥肉还好,也长膘。

  肥肉长得快一点,其实瘦肉对于干活的人来说补充才好呢!尤其是用素油做,再加点糖,比如锅包肉。

  锅包肉里全是瘦肉,用的里脊,裹上糊炸三次,最后用放了糖和醋的汁一翻,真好吃。

  海鱼清蒸、红烧,同样香,即便是海鱼干,泡发好了蒸,吃着解馋。

  像现在大臣和宫里的人,对肥肉的需求渐渐减少,以前直接煮了肥肉,蘸点盐吃也香,现在不行,恶心。

  得做成川白肉、回锅肉、炖菜、梅菜扣肉、粉蒸肉、廖糟肉……

  反正不能得让人吃着不腻才行,要么干脆包馅,灌香肠似乎也不错。

  朱元璋想着多弄鱼,海里的鱼数不过来,蒸汽机的船速度快、装的东西多,半夜出去带着灯诱鱼,早上回来,要么凌晨天不亮出去,下午、傍晚回来。

  附近的大臣听到,知道朝廷的重心开始转移,向海洋倾斜,不需要劳民伤财,动用的全是工匠。

  寻常的百姓日常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然后是大明水师的将士,他们要多多学习,尤其是航海知识。

  以前出海看个指南针和星星什么的,海图很简陋,不过去周围的地方没问题,又不是大明才开始与夷人贸易。

  如今变了,更多的学问需要掌握,还有新的设备得熟练应用。

  ……

  一顿午饭吃完,下午四点了,喝得舒服的大臣乘小火车去西华门,他们的跟班、小厮什么的在那边休息吃饭,等着他们。

  大量的饭菜给他们装进食盒,跟班接过篮子,大家回家。

  朱元璋留下,跟村子里的人散步。

  “咱的宝钞发出来了,这两日如何?”朱元璋始终没问,怕结果不好,忍着。

  “陛下放心,有村子担保,百姓愿意换。”里长保证,正月十六才开始拿出来的宝钞,正在逐步应用。

第820章 宝钞优势低值印

  朱元璋溜达着消食,他啤酒喝得多,为了晚上不来回折腾上厕所,就多走走,尽量把水消化掉。

  然后肚子里的东西少了,再泡个澡,让人按摩一番,点上安神香睡觉。

  天渐渐黑了,阳历三月份的天还是不够长,黑得早。

  不做饭的百姓出来吃东西,还有干力气活的人赚到了今天的工钱,收入多的,拿出来几文买下酒菜和酒回去喝。

  最好的东西自然是铁板鸡架,一个鸡架就够喝上二两酒,或者半斤黄酒,一大竹筒啤酒。

  “他怎么就多给?我的不是钱?”一个等着买铁板鸡架的人看到有人买一个鸡架,结果多给半个。

  那可是半个,现在养鸡的多了,一个铁板鸡架一文钱,按照多给的,两文钱能买三个。

  他倒是不敢闹事,却要明白为啥?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他用的宝钞,咱们不是给换宝钞嘛!你赶紧去换,然后用宝钞买下丘村的东西打折,打骨折。”卖铁板鸡架的人耐心解释。

  “还打骨折,谁想的话?打死我得了,有什么区别,我拿铜钱换宝钞,再回来,我给你铜钱有什么区别?脱裤子放屁,费那个二遍事。”这人讲道理。

  “不一样,你买鸡架一次花一文钱,那边一次最少换二十文,然后你再拿换的钱去买酒,也多给。”卖鸡架的继续说。

  “我就想知道……”

  “你不想知道,你要么现在掏钱买,要么去换,别挡着,我还要买呢!”后面有排队的人不乐意了。

  “咱问问还不成?买,你买,你也用纸的钱?听说元朝就有过,没用。”此人回头看一眼,往旁边让让。

  “没用你用铜钱啊!我用宝钞,我买三个,两文钱,冬天吃肉吃多了,鸡架便宜,过几天又涨价了。”

  “你买三个,你……你在哪换的?”

  “盒饭店那,别处店都做买卖,就盒饭店中午卖一会儿。”

  “那我这个队还算我排着不?”

  “算个屁,谁等你?你直接用铜钱买。”

  “不,不不不,我也换,然后花两文钱买三个,给家里人吃。”

  “意思是你想买一个,然后你自己吃,男人不顾家真的使劲花。”

  “好像你不是男人似的。”

  “我是顾家的男人,你走不走?”

  “哼!”这个人离开位置,回头看一眼队伍,后悔啊!他喊一声:“给我留三个,我马上回来。”

  与卖鸡架的一样,下丘村所在的买卖,一律给人打折或赠送东西,鸡架太便宜了,无法打折,只好送。

  有的可以打九折,要么就是多给东西,看钱多少,十文钱的能打九折,两文钱的打不了。

  买衣服、陶瓷器皿、成袋米面等多的,打折后就明显。

  要是在夜色小吃所在,则是一份米线三文钱,给多放两个鱼肉丸。

  换钱的时候不打折,不但不打折,还要看铜钱的品相,品相不好的要给铜钱打折。

  法定货币怎么可以打折?越打折越没人换,只能商品打折,变相为宝钞升值。

  整个夜色小吃街,所有铺子被要求额外给好处,然后他们拿了宝钞,交费的时候再给他们同样的折扣。若摊子认为自己比较能刚,就是不给拿宝钞的打折,那么没人去他那买,换个摊子就多得了。

  打折多少看利润,利润越高折扣越多,利润百分之五的,不可能给打九折,打个九九折或九八折就不错了。

  尤其是批发东西的商人,他们一个百分点都不是小数目。

  大商人则询问情况,得知百货商店今年铺到全大明,外面的县里至少有一个,他们开始换宝钞。

  他们知道下丘村有值钱的东西,后面是宫里,由这样的存在背书,拿着宝钞放心。

  他们一换就是几十上百贯,甚至有胆子大的,换几百上千贯,方便携带。

  另外他们看这宝钞就迷糊,图案太漂亮了,好几种颜色,里面带水印,想造假都不知道从哪来开始造。

  跟寻常的纸不一样,双手一动,纸就咔咔响,元朝的宝钞比起大明的宝钞就跟学徒和师父似的,不,学徒都不合格。

  另外说好了的,从二月开始,朝廷收税只收宝钞,如果没有宝钞,现场给你换,额外收一分的手续费,既百分之一,不足一文按一文算。

  最先响应的地方是宁国府、太平府、应天府。

  宣城县的村子一看是下丘村帮着印的宝钞,换,全换,家里除了留着打首饰的金银,其他的一律换成宝钞。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