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62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晋王殿下带的队伍有很能耐的下丘村,瞧着气色,比咱当官的还好!”

  郭令衷把情况说给渔民听,没来的之后大家互相告诉一声。

  渔民不愿意捕小虾,没有肉,怎么吃都不胖,既然晋王吩咐,照着做吧!

  新鲜的毛竹被砍下来拖到这边,编东西必须是新鲜的竹子,否则剖不出好的竹条,没有韧性无法编东西。

  工匠们改装好了破蔑机,竹子往里一怼,哗啦啦,整根变分散,换机器,分散切成片,再换机器,厚片分薄片,继续换,薄片成细竹丝,编吧!

  “怎么是这样?为什么是这样?一辈子我白活了,我没用啦!呜~~~”

  一个村子里的篾匠本想过来帮忙,等看到机器处理竹子后,蹲在地上捂脸哭。

  其他几个篾匠与他差不多,满脸悲戚之色,篾匠就是凭手艺赚钱,这是啥呀?片刻工夫,那么粗的一根竹子变成了一捆细竹丝。

  一生的骄傲啊!这双布满了被竹子划破后留下痕迹的手……

  “哭个甚?起来,你问这机器,他会编虾笼吗?它只能干个粗活儿,细致的还得靠你们。

  给你们留下个机器,往后你们自己来回换组件,省时省力,只管编出好的东西卖。

  你们看看收麦子的机器,难道用镰刀割麦子的人也难过?他们高兴死了都。

  耕地的牛是不是没哭?没有大牲口用自己肩膀拉犁翻地的人,他们才不认为自己没用了。”

  朱樉过来训斥,有好东西不用,非得自己一点点破篾?

  “真给留着?”蹲那哭的人抬头看。

  “留,按时间收费,总得叫咱把成本收回来。编吧!编出来虾笼赊给打渔的。”朱樉替弟弟做主了。

  篾匠们一时间又喜欢上这种机械,搬个凳子坐下,开始飞快地编织起虾笼。

  经验丰富的老篾匠,直接编,新手学徒需要一个木头架子,把篾条围着架子打框,然后补充。

  工匠们站在旁边看看,留下两个守着调机器,其他人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他们中也有篾匠,只是他们会的多,还精。

  若只会篾匠活儿,还能被下丘村选上,那得达到用竹子编碗装水不漏的程度。

  要么精通很多工种,要么在某一方面处于巅峰。

第938章 简单容易得认可

  一大群人在那里编虾笼,朱樉说雇人给钱,干活的人摇头不要,愿意帮个忙。

  渔民们承诺,等捉到河虾,先送给大家吃,不能白帮忙。

  其他人开始处理鱼,找来愿意学的人在旁边看,人家宋朝的时候就有书写了如何熏鱼。

  只是百姓并不清楚,大家吃鱼还是能煮就煮、能炖则炖。

  护卫们现场操作,把鱼处理干净,被处理掉的鱼鳞什么的不扔河里,拿来喂鸡鸭,磨成粉,大鹅也吃,鹅需要补充骨粉和蛋白质。

  鱼块腌制起来,百姓加里贡献干的果木,上设备给刨成锯末子,中间的芯留着。

  有个是不好刨,另一个是为了明天弄几只烤鸭给殿下和下丘村的人吃,需要拿果木烤。

  护卫们教生熏,不用油炸,熟熏费油,百姓舍不得。

  生熏需要把锯末子放在水里煮,上面蒸腌制好的鱼块,果木的味道随蒸气进到鱼肉中。

  等鱼肉熟了,锅也干了,直接放点糖,下面加大火,锯末子冒烟,熏一小会儿便成了。

  如果有香油,往鱼块上抹一层就更好了,正宗沟帮子熏鸡即如此操作。

  不让百姓学,耗费香油,糖都是麦芽糖,能够就地取材,蔗糖需要等种出甜高粱才行。

  另一边和面烙饼,多擀几层,烙出来的饼才有层次,能揭开,不放油,直接干烙。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能够实际操作而准备,怎么省钱,如何在身边找到材料,就按照这个思路做。

  用大量辅助料来做的,不适合太原府的寻常百姓,在南京下丘村才是用料堆,保证比现在的香。

  此刻没有茶叶,不用红糖或冰糖,油都省了,鱼身上本身带点油,不错了。

  太阳要到正中的时候,除了换班去开收麦子的人,大家全回来吃饭。

  孩子们又捉了蚂蚱,其他的拾麦穗、挖野菜,做个野菜汤,去年过冬的葱长大了,正适合吃。

  一部分留着等秋天打籽用,冬天吃的从不是这种,那是春天种下去,夏季移栽,冬天收获的不打籽的葱,为了冬天当菜。

  黄瓜还是没有,不能配合着熏鱼大饼吃,酱有,黄豆酱,不用甜面酱,大酱随时携带,甜面酱带的少,留着吃烤鸭。

  甜面酱用面粉做的,大酱用黄豆做,甜面酱发酵时间短,大酱收完豆子做酱坯子,隔一个冬天到夏天才能吃到。

  有香菜,谁想吃谁自己放,野菜汤一律是葶苈的,有一点老了,凑合着吃。

  其他的野菜选嫩的用开水焯一下,当拌菜,苋菜水沟边很多,用手从下面捏着往上撸,从哪里断,就采上面的,下面的老了,不要。

  加上车前草、苦碟子、蒲公英的叶子、水芹菜、灰菜、紫苏叶,林林总总的居然有不少菜。

  显然孩子们知道应该吃什么,这就是他们一直跟着大人学的,必须吃,不然没有菜。

  护卫们除了去打猎,带兵工铲挖了一大堆小根蒜,也有独株的,看着是一样,实际上有区别,那个叫大头山蒜,比小根蒜辣,脑袋也大。

  村民中的妇人,从山上菜来了大量的蕨菜,农历四月份,正是蕨菜出来的时候,红毛的和青毛的,以及刺嫩芽。

  现在的季节就是山野菜多的时候,平时百姓没时间去采,得在地里忙。这下终于腾出手来,使劲采,都是他们爱吃的。

  本来还应该有蘑菇,但不下雨,蚊子都少,全等着一场雨落下,菌类第二天快速冒头,蚊子拼命产卵。

  蜻蜓同样挺难熬,等着蚊子产卵,蜻蜓一起产卵,从水里的幼虫开始,蜻蜓就吃蚊子。

  连蜘蛛都不怎么弄网了,它们就活一季,一旦肚子里有了小蜘蛛,开始准备走向死亡,小蜘蛛破肚而出,吃掉母亲,母亲之前吃掉父亲。

  野菜多了,护卫一部分炒,一部分焯水蘸酱或凉拌,一部分阴干,一部分腌制咸菜,留给百姓。

  小根蒜干的能泡发,咸菜前三天吃,超过三天扔在罐子里继续腌,过半个月再吃。

  护卫们的操作更卫生,坛子需要用热水先烫一下,避免腌制过程中腐烂。

  百姓跟着学,过来的军士们在旁也指点,他们技术比四个王府的护卫差,王府跟着下丘村混。

  有了如此多的野菜,吃熏鱼大饼一点不觉得腻,其实没有野菜吃鱼一样不腻,百姓缺油水。

  “看大家吃饭的样子,咱心中欢喜。”

  老五朱橚又感慨上了,他还是个孩子呢!

  百姓把鱼肉从鱼主刺上起下来,再拿筷子怼一怼,怼散了塞饼里,跟葱丝和酱一同咬,喝口汤,一个个露出幸福与满足的表情。

  “殿下所言不错,百姓能吃口肉,自然高兴。”

  一个里长隔着十多米,大声附和,因为他也开心。

  “不是!”朱橚摇头:“别看本王小,本王没少学,百姓是由于有了主心骨,本王的三哥是根源。”

  “对对对,吴王殿下果然洞察!”郭知府赶紧配合。

  “咱是跟着学来的,咱那些弟弟妹妹,村子里专门给安排特殊的小房子,大房子里放小房子,他们愿意躲进去呆着。

  里面稍微暗一点,外面亮一点,然后外面有大人在,他们在里面睡觉就香。

  里长说这是人的本能,越小的越如此,躲避危险,让自己处在角落与暗处。

  军士们也说,如果与敌人同时在树林里,大家谁都不会先点燃火,怕暴露。

  同时如果敌我双方都有一个木屋,那个木屋的晚上必然是空着的,他们会从里面出来,躲在外面的阴暗处,等别人去攻击木屋。”

  朱橚边说边回忆,他发现他更小的时候就是如此,可惜那时没有现在弟弟妹妹们的专门的小房子。

  孩子的感觉放大了后,其实就是大人的感受,在面对生活的时候,需要一个依靠,而能够成为被依靠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

  以前父皇是其他人的依靠,总是能够想出好的战略战术打赢敌人。

  现在发现下丘村是,即便父皇,都要在里长这支队伍呆在村子里的时候过去问情况。

  目前自己的几个哥哥,同样如此,下丘村担起了重任。

第939章 民不够用大锅饭

  众人吃着饭,一群人乘小蒸汽机船过来,从徐沟县来的,县里的一帮官员,正好有河连着,方便。

  “郭知县,你们去与他们说,两边的情况差不多,照着做。”

  朱棡远远地看到人往这边走,不想耽误吃饭的时间,吩咐清源县的知县郭令衷带人迎上去。

  “臣明白。”郭知县起身,后面的人帮着挪桌子,他们吃饭的小桌子挪到那边。

  “明天不去徐沟县,到宁武关看看,回来再去徐沟县、榆次。”

  朱棡又对其他府里的官员说,到此地是为了以清源县为中心,向周围的地方扩散,许多东西别处过来学一下。

  晋祠镇属于种大米的,将来弄成贡米,然后高价卖给愿意吃的富贵家人。

  那边从徐沟县来的官员们发现无法面见晋王殿下,只好在那里跪下朝这边磕三个头,被郭令衷拉着到一旁吃熏鱼大饼。

  “归根到底还是缺少翻耕的畜力与机械,太原府人多耕地少。

  咱知道父皇把咱兄弟三人安排到这一条线上是为了顶住北元,谁曾想……

  现在得以发展经济为主,要不把多出来的人迁徙到人少的地方帮忙种地?”

  朱棡又愁上了,打仗没打到太原府这里,它西边是黄河、北面黄土高原、东边太行山脉、南边还是黄河。

  说好听点,这地方叫表里山河,正是如此,本身又缺河流,人多躲到此地避战事,在有限的能耕作的土地里刨食。

  朱棡觉得二哥西安府的人口少,打完仗的北平行省人口也少,不如给他们匀点。

  郭知府等官员露出无奈的神情,他们想要人口,却担心有人饿死。

  里长一听,这还了得,各地都布局好了,你瞎动,会耽误重要的事情。

  “殿下万万不可,太原府的百姓有用,莫往西安与北平送,等着调动起来后,向北推。

  殿下的封地在太原府,大同府殿下不管,就隔开了。

  把人口一直北移,到草原,草原上的人少,从草原那里到大同过渡,再连太原。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